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近日,一家新的航运公司成立!另一船东瞬间赚3500万
来源:信德海事 编辑:编辑部 发布:2020/02/29 09:42:05
近日,BW集团旗下的干散货航运子公司BW Dry Cargo 近日向一家瑞典初创航运公司出售了旗下一艘干散货船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次“倒手”,BW Dry Cargo还净赚了500万美元。而通过买入第一艘二手船,一家新的航运公司也宣告正式进入干散货航运市场。本次交易涉及一艘名为BW Haze 的8万吨级干散货船舶。买方为瑞典初创航运公司Sterling Shipping。根据船讯网为信德海事网提供的该轮的商业历史信息显示,该轮为BW Dry Caro2017年购入,根据VESSELSVALUE提供的数据显示,该轮当时的买入价为1600万美元,而此次BW的售出价为2175万美元。

这意味着,一进一出,使用3年后,BW还挣得了超500万美元(约合3500万人民币)的“差价”。BW Dry Cargo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邦菲尔斯(Christian Bonfils)向ShippingWatch在谈到这笔交易时毫不掩饰的表示,“本笔交易表明,不管整体市场如何,仍有机会达成一笔好交易。”“我们收购该船后,其一直为我们带来了不错的收益,而我们也对本次交易的价格感到非常的满意。”据信德海事网早前报道,《动作频频!油运大佬强势杀回干散运输市场!》,BW集团于2016年4月宣布成立干散货部门(BW Dry Cargo),并聘请了NORDIC前任CEO Christian Bonfils前来执掌,这也是BW集团10年来再次返回干散货业务领域。据信德海事网了解,BW集团的干散货运输公司由一个相对较小的核心员工团队领导,主营两项业务:二手船舶的S&P,以及租船业务(chartering vessels to operators)。该公司成立之后,就开始了大举收购二手的干散货船舶。同时,BW DRY CARGO一边大举购进的同时另一边其也在伺机转卖,据信德海事网2018年3月报道,当时BW DRY CARGO已经购进了10多艘ultramax 以及kamsarmax,但同时该公司还低买高卖了3艘船舶,净赚超1000万美金。(干散船订单大增!!而有船东却开始卖船!!赚了4000多万!!)此前BW集团总裁苏包文刚曾向信德海事网介绍过,“2016年成立BW DRY CARGO是因为对于干散货板块的复苏持有乐观预期而做出的战略部署。而在谈到集团对于干散货板块有何规划以及预期时,其表示,这一切都是根据市场决定的,计划是动态的(dynamic plan),目前并未有对干散货板块的规模有个具体的计划,会根据实际市场情况做出动态调整,亦即看好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时不排除会大批量买入船舶资产,而如果市场预期走弱,也不排除迅速脱手资产。”众盟航运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刘巽良先生近日在《干散货船市场的复苏梦》一文中也介绍到,“BW集团在本轮短周期的炒作可谓是精彩之作。包家擅长做油轮,也是因油轮而驰名全球,而2016年在本轮周期的起点杀进干散货船市场,成立了一家散货船专业公司BW Dry Cargo,在市场低位大举吸货,然后利用本轮短周期的上升过程一路低吸高抛,赚得盆满钵满。”根据BW Dry Cargo官网信息显示,经过一些列的辗转腾挪,买进卖出,目前该公司旗下船队数量已经达到了19艘(包括7艘在建船舶)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BW Haze也是这家名为Sterling Shipping的初创航运公司的首笔投资。该公司在官网显著位置对这笔交易进行了报道说明。根据该公司官方透露,该轮将被注册在马耳他船旗之下,更改船名为Sterling Svea,并交由OSM船舶管理公司进行技术管理。Sterling Shipping还在其官网介绍到,“Sterling目前的战略是在当前船价低迷时收购一批3-10岁的一流的能挣钱的干散货船舶,在全球航运市场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后,我们相信市场正在慢慢转向,组建一支干散货船队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的这支船队将在2-5年内产生诱人的现金收益率并实现资产价值增值。”斯特林的战略是,以当前低迷的资产价值收购一流的干散货船。在全球航运市场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后,我们相信潮流正在慢慢转向,组建一支干散货船队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支船队将在2-5年内产生诱人的现金收益率和资产价值增值。”值得一提的是,刘巽良先生在上述《干散货船市场的复苏梦》一文中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从2013年10月第一篇开始,其实我对干散货海运市场的长期前景看法一直未变,也即“大冬季中的小阳春”,再折腾也是在冬季。”“2020-2030年市场的长期总体走势将在下降通道中运行,市场在2030年前后到达黎明前的黑暗,换言之,复苏的开始也可能从2030年前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