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重磅!曾经15000人的工厂正式谢幕!又一制造巨头全面败退中国!

    来源:    编辑:编辑部    发布:2018/05/09 09:52:32

    踩着中美贸易谈判的步点,继无锡尼康、苏州日东电工、深圳三星通信之后,曾经的世界级企业巨头奥林巴斯宣布关闭中国的最后一家工厂。



    重磅!曾经15000人的工厂正式谢幕!又一制造巨头全面败退中国!
    ▲深圳奥林巴斯厂区门口



    5月7日,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奥林巴斯)正式宣布停产停工。这里曾经是奥林巴斯亚太总部,鼎盛时有1.5万员工,而现在剩下的员工数不到十分之一。


    这一消息也得到在深圳奥林巴斯工作的一名资深员工的确认。该员工称,5月4日公司内部已经在商谈补偿款问题,下周一可能会正式宣布结业关闭的消息。



    重磅!曾经15000人的工厂正式谢幕!又一制造巨头全面败退中国!
    ▲深圳奥林巴斯停工停产通知



    这个消息对深圳奥林巴斯的1400名雇员来说,来得有些突然,因为直到上周五还一切如常,员工们还在正常上班开工。



    重磅!曾经15000人的工厂正式谢幕!又一制造巨头全面败退中国!



    深圳奥林巴斯系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在深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1年12月,专业从事传统相机、数码相机及其它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


    公司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达 2亿美元,最高峰拥有员工15000多人,出口额过4亿美元,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高端制造业。由于近年来奥林巴斯逐渐将中国订单转移到越南工厂,目前深圳工厂仅剩下1500人。


    奥林巴斯作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自19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以来,奥林巴斯集团不断加大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先后在香港、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工厂及法人公司。


    不过,近些年来,受到中国制造业成本飞速上升和中日关系由热趋冷的影响,奥林巴期逐渐开始了长达12年的产能迁移行动,以降低产能过度集中在中国的风险。


    重磅!曾经15000人的工厂正式谢幕!又一制造巨头全面败退中国!



    回顾奥林巴斯撤离中国的路径,堪称近年来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典型样本。


    2005年,中国为了摆脱被外资企业控盘的风险,取消了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在一些领域出台了限制方案,并加强了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


    2006年,深圳海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奥林巴斯进口到特区的原材料数量,与其运往国外的成品组件数量差额巨大,接近6.94亿美元。为此,深圳海关提出要其缴纳罚金并补缴关税共计6000万人民币,约合920万美元。2011年,深圳消防部门检查发现,奥林巴斯工厂存在“应急通道、烟尘通风设备、门窗”方面的问题。尽管奥林巴斯采取非常规手段把事情摆平,但心中芥蒂就此埋下。


    2007年11月,有媒体报道奥林巴斯计划投资100亿日元 (约合8864万美元),于2009年底前在越南新建数码相机工厂。并计划将其设在中国深圳和广州的2家工厂整合,关闭其中1家工厂,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越南。


    2012年,中国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彻底把处于风口浪尖奥林巴斯吓傻。2013年,奥林巴斯将广州4300人的工厂关闭,产能撤离到深圳和越南。此后,其撤离中国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深圳工厂人数只出不进。


    和奥林巴斯类似的是,尼康等巨头也将数码相机市场的下滑归咎于智能手机的兴起。据日本相机影像机器工业会统计,2010年全球范围内小型数码相机发货量尚能超过1亿台;而在2016年,发货量已降低至1258万台。


    在巨大的冲击面前,很多相机企业积极寻求业务转型。莱卡、蔡司、索尼等厂商选择和诺基亚、华为等手机企业合作,将自己的专业光学技术呈现在手机镜头之中。


    来源:搜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