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多国公布二季度经济数据,快速实现“V”形复苏或许只是梦
来源:华交会 编辑:编辑部 发布:2020/09/10 09:30:41
近日,多国陆续公布的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仍面临众多挑战。除了美国经济经历了1947年有纪录以来的最大衰退,欧洲多国经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全球主要跨国大企业认为,世界经济在2022年前不会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

先来看全球多国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
美国商务部8月27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滑31.7%,但这仍是有记录以来美国经济最大季度降幅。美国劳工部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8月22日的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为100.6万人。自美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5800万人。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刊文称,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因疫情而挨饿。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和欧元区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今年第一季度环比分别下降11.9%和12.1%,较去年第二季度同比分别下降14.4%和15%,这是自1995年欧盟开始有相关统计以来遭遇的最大经济降幅。
据报道,除了德国、法国外,二季度欧元区主要国家的经济全面下降,没有一个实现正增长。大量企业因为疫情遭遇巨额亏损,其中旅游业、汽车业、石油业、航空业以及零售业受疫情冲击最严重,不少企业因此倒闭。

第二季度,英国经济创下历史纪录,环比暴跌20.4%,同比暴跌21.7%,为195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滑坡幅度;意大利GDP较上季度下降12.4%,同比下降17.3%;西班牙是欧元区遭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国家,GDP萎缩了18.5%;俄罗斯GDP下跌8.5%。
即便在表现相对较好的德国,全国经济第二季度也萎缩了9.7%,创下近50年来最大的环比降幅。而受禁足令影响,第二季度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8%,创二战后最大跌幅,预计第三季度法国经济形势将出现反弹,经济增长将达19%。
在亚洲,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二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7.8%,按年率计算下降27.8%,降幅创二战后最差纪录。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预计日本经济要到2024年4月开始的财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韩国央行韩国银行数据显示,初步核实第二季度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3.2%。对于未来韩国的经济复苏情况,韩国银行表示,尽管出口形势有所缓和,但消费市场持续走弱,就业环境恶化,国内经济现状仍低迷不振,尤其随着疫情反弹,预计国内经济复苏要比预期慢。
8月26日,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野村证券(Nomura)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二季度印度GDP或大跌15.2%。野村证券警告称,随着印度“准封锁”条件的持续以及抑制需求的缓解,印度经济要想实现正常化进程,未来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期更长。
在疫情严重的巴西,巴西央行8月14日发布的经济活动指数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该国GDP负增长10.94%。
在全球大范围的经济衰退中,中国的表现亮眼。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发布上半年GDP等重磅宏观经济数据,我国二季度GDP增速为3.2%。但全球经济低迷中,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包括新冠疫情、全球经济衰退、中美关系恶化、脱钩压力上升等。

有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尤其是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趋紧以来,美国已经上调了关税、收紧了对华贸易政策、加强了对华科技限制,这使得部分在华/来华投资受限、脱钩压力上升。总体而言,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上升可能会打击市场情绪,拖累企业投资。地缘政治风险,尤其是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可能不仅会冲击中国金融市场,也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过,地缘政治冲突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很低。
脱钩压力上升可能加速供应链转移。近年来全球化的步伐已有所放缓,为适应国内经营成本的上升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企业已将部分产能搬离中国,供应链转移已经开始。UBS Evidence Lab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供应链与中国脱钩的压力。不过总体来看,供应链转移对就业的整体影响相对有限,服务内需的行业增长有望抵消部分拖累。

专家还指出,科技脱钩可能拖累中国潜在经济增速放缓。对部分关键行业的零部件和资本品而言,中国确实依赖于从美国及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在悲观情形下,脱钩可能会额外拖累未来几年潜在经济增长率每年0.5个百分点。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脱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中国自身的政策应对和科技创新,还将取决于美国盟国对脱钩的参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