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独立船东如何看待IMO净零框架投票“难产”?
来源:信德海事网 编辑:编辑部 发布:2025/10/24 09:14:03
2025年10月1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二次特别委员会会议(MEPC-ES 2)上,被受瞩目的有关“IMO净零框架”的MARPOL附则VI修正案未能按原计划完成投票,会议以“暂停审议修正案通过事项一年”的结果结束。
10月19日下午,“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期间,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承办的“2025北外滩国际海运论坛”上,塞斯潘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陈兵 发表了题为《绿色脱碳转型路上的愿景、实践与协同》的主题演讲。
陈兵开篇就直言,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航运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提到:“如今,我们整个产业都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巨大的不确定之中,国家竞争、贸易走向、红海绕航、燃料选择这些关键要素交织在一起,像一个大风暴把航运完全笼罩。”
前几天IMO净零框架投票结果的“难产”,更加剧了上述的不确定性。
但他并未因此悲观,而是引用中远海集运的一句话作为回应:“我们要在不确定性中提供确定性。”在他看来,这句话代表着一种深层的行业共识——航运企业不应被政策摇摆所裹挟,而应从可控范围出发,稳扎稳打地构建自身的可持续能力。“我的解读就是从我们能做的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行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谈到行业出路时,陈兵特别强调现有船队的重要性。他指出:“世界上有92%的船队在使用传统燃料,全球集装箱船队平均船龄约为14年,仍有较长使用寿命。”在这样的结构下,“如何让占绝大多数仍在运营的船舶有机会搭上绿色低碳的东风,无疑是行业领导者们更需要重视的问题。简言之,船舶改造是更紧迫、更务实、更经济,且更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绿色减碳方式。”
他举例提到,一家全球班轮巨头“近期宣布启动200艘箱船改造项目”,通过更换螺旋桨和球鼻艏、安装余热回收和轴带发电系统等手段,提高燃油效率与舱位利用率,并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家欧洲班轮公司也已启动甲醇双燃料改造项目,而中远海集运“也在积极推进各类技术设备的改造和升级”。
陈兵认为,这类项目的意义远不止节能降碳,更在于“为仍在航的每一条船创造其达到绿色低碳上限的机会”,从而“延长经济性使用寿命”。他提出,应通过技术标准化与工程模块化,实现改造的规模化与复制化:“只有降本增效,发挥规模效应,才能真正从我做起,把自身的确定性导入行业不确定性,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他还特别呼吁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理性合作:“我希望和我们的客户、同行能一起继续加大在改造船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在绿色减碳的道路上不放弃任何一条已运营船舶,同时期待主机供应商、零配件供应商、船厂能理性健康看待改造船业务。”在他看来,只有当行业在改造链条上实现价值共创,航运业才能真正“从我做起”,以务实行动巩固可持续发展的底座。
